吉林華微電子: 自主研發砥礪行 助力打造“中國芯”
技術人員在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開展研發工作
櫛風沐雨五十余載,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從初創時期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總資產近57.52億元、員工2100余人,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微電子)歷經行業起伏,創造了輝煌的企業成就。
“我們心里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我們做半導體的從業人員有這種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心里都在默默地想一件事情,為員工、為員工背后的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為民族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華微電子董事、首席執行官于勝東說。
篳路藍縷奮斗不息“雞窩里飛出金鳳凰”
華微電子是一家以生產研發功率半導體器件及功率集成電路為核心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吉林省吉林市半導體廠。至今,華微電子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
企業能有今天的經營狀態和成就,是幾代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談及創業歷程,于勝東感慨萬千。
時間回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建設了為國防產品配套的半導體產業。為填補吉林省晶體管生產的空白,1965年初,吉林市開始籌建半導體廠。
吉林市半導體廠成立后,僅有的28名職工外出到北京等地學習硅整流二極管制造工藝。他們滿載委托和信任,開始了新的探索和追求。學習歸來的他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建廠籌備和產品試制工作中。
“當時,吉林市為了建半導體廠,把吉林市表廠遷走了,老樓沒有進行裝修。因為生產對潔凈度要求較高,我們就在兩個樓后面的一個澡堂子里成功試制出硅整流二極管。”回顧創業之初的崢嶸歲月,華微電子黨委書記王桂蓮記憶猶新。
硅整流二極管的成功試制填補了吉林省晶體管生產的空白。也就是從那時起,華微電子“澡堂子里鬧革命,雞窩里飛出金鳳凰”創業佳話流傳開來。
王桂蓮回憶,盡管創業期的團隊里僅有5名共產黨員,但他們拼搏奉獻、身先士卒的模范帶頭精神感染了所有人,而且這份優良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埋頭苦干,不分晝夜,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把產品拿出來。”王桂蓮說。
員工是企業的基本細胞,其活力的大小影響著企業的生命力。創業初期,東北地區建有十多家半導體廠,時至今日,只有華微電子在一無產業環境和市場優勢,二無資源優勢的條件下生存下來,并逐步發展壯大,是東北地區碩果僅存的整建制半導體企業。
2001年3月16日,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鐘聲的敲響,華微電子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在過往的56年中,華微電子初心不改砥礪奮進,伴隨黨和國家前進的步伐茁壯成長,專注功率半導體全產業鏈發展,不斷突破自我、開拓進取,承擔了多項國家半導體技改項目。
如今,華微電子總資產近57.52億元、員工2100余人,被認定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已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IDM企業之一、我國功率半導體器件行業中的領軍企業。
獲專利技術百余項年均研發費超億元
在“群雄逐鹿、大浪淘沙”的時代,華微電子如何拔得頭籌?長期以來對科研創新的持續投入是華微電子的底氣所在。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沒有創新,企業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支撐。華微電子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引進消化吸收等多種形式使產品技術不斷升級迭代,以技術創新引領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2007年,綠色照明用VDMOS場效應晶體管榮獲科技部評定的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2014年,1200V15A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榮獲第八屆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稱號;2015年,采用VLD終端設計的垂直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榮獲第九屆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稱號……”談及企業榮譽,華微電子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近年來,華微電子通過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標準,廣泛開展產學研等技術交流與合作,建立技術研發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管理機制,注重先進技術的運用、消化和吸收,并逐步在FRD、IGBT、SBDVD-MOS等產品開發中推廣運用,公司的技術實力也得到顯著提高。其中,1350VTrenchIG-BT項目成功攻克深槽刻蝕與填充、高均勻性多晶回刻與刻蝕工藝、Ti/Tin淀積與RTP退火工藝等難題。TrenchIG-BT工藝平臺的開發成功,讓華微電子在功率器件研制開發方面的表現更為全面。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雙面散熱模塊,華微電子實現功率模塊雙面散熱超薄結構,縮小模塊體積,提高模塊功率密度和效率,降低功率損耗,適應未來電控系統輕量化要求,產品技術將達到同等國際標桿水平。同時,公司開發高壓3300V~4500V的IGBT和FRD產品,實現超高壓大功率器件的國產化。
一項項產品技術創新的背后,離不開“大手筆”投入。華微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重視研發創新,目前年均研發費用投資過億元,研發支出占銷售額的6%。
“公司目前共有專利百余項,廣泛應用于各系列產品設計開發及生產中,產品的部分性能已經優于國外公司的同類產品,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華微電子相關人員表示。
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領頭羊”勇擔大任
功率半導體器件在電力電子行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是電子產品的基礎元器件之一。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功率半導體器件應用領域正在從傳統的工業領域快速擴展至新能源、大數據、物聯網、智能電網、智能機器人、軌道交通等戰略性新興領域。
然而,由于功率半導體在我國起步較晚,在核心技術上較國外有較大差距,在關鍵技術上國外設置壁壘,在關鍵制造設備及原材料上,同樣依賴進口。“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呈現供需嚴重不匹配的格局。”華微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供給端來看,全球功率半導體的主要產地集中在歐洲、美國、日本,這些產地的廠家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生產條件,是中大功率IGBT和中高壓MOSFET的主要制造商,占據全球功率半導體70%的市場份額。而我國廠商以二極管、中低壓MOS-FET、中小功率IGBT等中低端功率半導體產品為主,占據全球10%的市場份額。從需求端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占全球比例為49%,居第一位,歐洲居第二位,占比18%,美國占比8%,日本占比6%,其他地區占比19%。
受資金及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絕大多數廠商只在二極管、三極管、晶閘管、平面MOS-FET器件等相對低端器件的生產工藝方面較為成熟。對于IGBT等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國內只有極少數廠商擁有生產和封裝能力,國內銷售的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產品仍然被美國、歐洲、日本等廠商所主導,在高端功率半導體領域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的情況下,國際廠商仍占據我國高附加值功率半導體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
尤其是近年來,新能源、5G等戰略性新興領域迅猛發展,為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釋放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前景。加上國際貿易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科技安全、自主可控與國產化替代需求迫切,我國功率半導體產業戰略地位尤為突出。
在此形勢下,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華微電子如何應對?記者了解到,華微電子實施以“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客戶結構”三項結構調整為主導的發展戰略,通過新產品、新領域重點項目指標的達成帶動公司經營業績跨越式增長,推動半導體產業轉型升級,逐漸成為國家新基建、智能綠色發展的核心支撐力量。
——調整產品結構,打造企業競爭優勢。華微電子抓住國家節能減排等發展機遇,明確以IGBT、低壓MOS、超結MOS、TrenchSBD等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為主線的發展定位,實現產品向高端領域發展;以新興市場需求定位新產品系列,釋放企業巨大發展空間;積極布局面向新基建的碳化硅、氮化鎵寬禁帶半導體,以技術迭代創造企業發展新動能。
——調整市場結構,釋放新興市場增長潛力。華微電子開拓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向新能源汽車、光伏、變頻等戰略性新興領域轉變;海外市場加大新領域開拓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拓寬銷售平臺,形成多渠道營銷模式;成立市場支持部,創新引領、引領創新,打造市場競爭優勢,著力推動低壓MOS、COOLMOS等新產品銷售,促進企業業績快速提升。
——調整客戶結構,放大優質客戶效應。華微電子與優質大客戶開展全面深入合作,聚焦中高端客戶,與松下、日立、海信、創維、長虹等大品牌建立合作,推進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華微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公司將從外延、芯片、封裝、應用推廣四個方面建立專班化推進機制,垂直打通半導體產業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規模倍增,打造百億元量級年產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功率半導體產業集群,建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技術高地和人才高地,成為吉林省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高技術產業發展成果的名片。(圖片由吉林華微電子提供)
推薦
-
-
-
-
大學生技能挑戰大賽圓滿落幕,小布助手學術顧問委員會接續產學互融助推行業發展
6月23日,由OPPO小布助手主辦的AI大學生技能挑戰大賽圓滿落幕。在為期3個月的賽程中,來自國內外的2323...
來源: -
-
-
-
熱點更多》
-
東方今典集團與赤峰市簽訂合作協議 將共同開發9萬畝產業項目
近日,東方今典集團與赤峰市紅山區政府...
-
成都高新區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成果放在高校里無法很好地與產業相...
-
地外文明或有可能看到地球 并能接收人類制造的無線電波
當人類將探索目光望向更深遠宇宙的同時...
-
窗口期不斷縮小 政協委員呼吁集成電路領域重大專項急需啟動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的先進裝備、工藝、...
-
首次獲取青藏高原大范圍湖泊實測水質參數 pH值呈南高北低態勢
22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基...
快訊更多》
財富
- 成都高新區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 地外文明或有可能看到地球 并能接收人類制造的無線電波
- 窗口期不斷縮小 政協委員呼吁集成電路領域重大專項急需啟動
- 首次獲取青藏高原大范圍湖泊實測水質參數 pH值呈南高北低態勢
- 我國研究員合力攻關 證實嚙齒目豬尾鼠屬也具有回聲定位能力
- 科技助推東疆智能化治海 東疆岸線治理充滿浪漫和科技感
- 閉環診療模式對腫瘤患兒“全程管理” 為患兒爭取更多生存機會
- 師昌緒堅持科研成果要推廣到實用 倡導材料科學與工業應用相結合
- 國產首臺大直徑硬巖掘進機“雪域先鋒號”下線 將用于青藏高原路網建設
- 航天510所研制共計43臺/套智能設備為航天員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 科技助推東疆智能化治海 東疆岸線治理充滿浪漫和科技感
- 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實現
- 5G賦能千行百業 “會計算”的“大腦”實現降本增效
- 研究解析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遺傳基礎 為玉米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 研究發現水稻內質網脅迫應答新因子 加深對水稻內質網脅迫應答機制的理解
- 調控糖酸風味的遺傳密碼 創造人們更喜歡的糖酸比
- 研究團隊在能谷相關拓撲絕緣體芯片結構中實現量子干涉
- 全新信號通路 為癌癥等代謝失調相關疾病的干預提供新思路
- 我國研究員合力攻關 證實嚙齒目豬尾鼠屬也具有回聲定位能力
- 緊湊環注入對磁約束等離子體裝置進行燃料注入 提升等離子體密度
- 透明電視、三維顯微鏡,創新周快來建鄴打卡黑科技展!
- X射線激活的前藥系統助力腫瘤精準治療 定向癌癥放化療的新時代
- 三維超輕復合氣凝膠材料 讓復合氣凝膠擁有吸波“超能力”
- 寬溫域電池可延長使用壽命 寬溫域電解液可保證電池安全性
- 上海交大發布“碳系列指數”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 借鑒大腦學習機制 探索通用AI新方向
- 閉環診療模式對腫瘤患兒“全程管理” 為患兒爭取更多生存機會
- “全自動自助藥房”投入使用 為患者24小時提供無接觸式自助服務
- 全新因子TMBIM1為治療肥胖相關代謝紊亂提供了新分子靶點
- 微米級耳科專用CT設備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讓耳部疾病無處遁形
- 航天器在地球上進行微低重力“模擬考” 檢測各項性能為飛入太空把關
- 我國載人潛水器發展后來居上 未來遨游在世界海洋的最深處
- 鋰離子電池的多個分支可導致電動汽車電池起火
- 石墨烯檢測到新冠病毒 或有望快速檢測出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毒株
- 科技和產業項目占半壁江山 為高質量發展輸出“硬核動力”
- 飛秒激光殺毒裝置可瞬間滅殺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各種病毒和細菌
- 浙江省深化科體改革激發創新動能 “15條”實施意見并行發力
- 長慶油田勘探出我國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巖油大油田 地質儲量超10億噸
- 師昌緒堅持科研成果要推廣到實用 倡導材料科學與工業應用相結合
- 智能口罩帶集成傳感器 可直接檢測人體呼出氣是否含有病毒病原體
- OPPO小布助手大學生技能挑戰大賽收官在即,8萬元獎金花落誰家?
- 司法保護+行政執法雙驅動!反不正當競爭論壇助力知識產權強國
- 專訪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為大家揭開航天面紗
- “中山大學”號在東海完成試航 該船是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 國產首臺大直徑硬巖掘進機“雪域先鋒號”下線 將用于青藏高原路網建設
- 我國自主研發的科維福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云南昆明正式接種
- 高達270米的特大懸索橋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完成封頂
- 柔性材料上可生產出長度不到100納米的原子級薄晶體管
- 新研究表明伽馬射線暴可以由大規模有序磁場提供動力
- 歐洲最強大的量子系統 IBM量子計算機在德國巴符州投入使用
- 中法科創合作大為可期大有作為 加強國際科創合作是大勢所趨
- 國產超導二極磁體磁場強度超12特斯拉 達到超導線材臨界性能85%以上
- 我國首例球囊式肩袖功能重建手術 借助全新球囊技術讓患者獲益
- 航天510所研制共計43臺/套智能設備為航天員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去年營收占全球營收達40% 增速領先全球
- 無人車從成本上替代網約車 自動駕駛進入落地商用的“下半場”
- 門頭溝與百度推進開展無人駕駛山區道路測試 并將打造AI計算中心
- “液態陽光”助力蘭州新區全力打造“專精特新”綠色化工園區
- “花粉DNA元條形碼”檢測技術 能夠快速準確地辨認蜜源植物種類
- 智能制造系統可實現機器自主學習 自主決策及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 數據研究分析得出不吃早餐或導致成年人一天的營養攝入量不足
- 南半球形成的塵埃團和冷斑可導致紅超巨星參宿四“大變暗”
- 透明涂層可將窗戶等表面變成膠墊 捕捉空氣中的氣溶膠液滴
- 24小時不消腫就賠1萬的痛風驗證?是什么企業敢這么公開叫板?
- 虛構合同標的、貨源、銷售渠道誘人訂立……西柏思電梯旗下一公司實施欺詐被處罰
- 熱銷爆款,OPPO Reno6系列真的值得入手嗎?看首批用戶怎么說
- 太陽日球層邊界三維圖像的繪制 有助于了解太陽與星際風之間的相互作用
- 新“耳套”傳感器 可通過皮膚無創檢測其血液酒精含量的實時變化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在即 飛行乘組航天員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 中俄聯合發布《國際月球科研站路線圖》和《合作伙伴指南》
- 山東把“破四唯”融入“三評” 全面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 優秀與“聲”俱來,索尼新款真無線降噪耳機WF-1000XM4再創行業新標桿
- 細菌代謝調節劑可作為抗生素增效劑 以對抗耐受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 首口二氧化碳蓄能壓裂井獲高產 日產油穩定在15噸左右
- 變電站告別“穿衣戴帽”的粗放降噪方式 實現從變壓器內部降噪
- 深江高鐵跨越珠江口獅子洋 抗水壓防腐設計保證隧道行車安全
- 自動化門機成功突破4項核心技術 實現人機分離和關鍵部位故障預警
- “天和”出征開啟空間站新時代 中國人圓千年飛天夢
- 研究發現疫苗高效率接種不僅能保護接種者 亦能保護未接種者
- 中俄兩國元首領航定向 科創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之路越來越廣闊
- 寧夏進一步優化政策措施加強激勵保障 深化科體改革激發創新動能
- 我國“藍色藥庫”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海洋生物醫藥創新成果梯次產出
- 歐洲航天局公布耗資10多億歐元的太空探索計劃及三大科學主題
- 大型永磁電機整體充磁裝備成功完成對永磁風力發電機轉子的整體充磁
- 樂享“靜”生活!德商必酷(be quiet!)618專場鉅惠以待
- 科學家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兩種沙粒病毒 為開發抗病毒藥物提供靶點
- 青海省實施科技政策 化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
- 實現碳中和目標 作為重要保障技術的CCUS產業怎樣成功破局突圍?
-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三星在全新的5G基礎建設賽道上如何取得成功?
- 360驅動大師,保障用戶的驅動人生,用實力讓用戶滿意
- 蘇寧電器集團轉讓蘇寧易購5.2億股 股份占比將下降至6.78%
- 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6座27萬方LNG儲罐 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 Yestar藝星第四屆「美力女生盛典」全新青春主張,燃力十足!
- 俄對比太空和地球的材料 用從太空獲取的骨組織向大鼠進行移植試驗
- 俄羅斯開發出能夠“自我修復”的獨特的防輻射納米涂層
- 研究發現阿斯利康疫苗與其他出血及血管問題風險升高有關
- 量子顯微鏡可檢查活細胞 揭示生物結構細節
- 國際首次將合成肽技術用于豬圓環病毒病免疫防控 并成功研制出疫苗
- 電力挖掘人類的“知識顆粒” 并應用于創新藥的研發與實踐
- 疫苗外溢會使核酸檢測顯陽?疫苗導致的核酸陽性為什么沒事?
- 電商賣家該如何借助RPA技術觸達更多的客戶?
- 天問一號實現“繞 著 巡”目標 計劃2030年前后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 德商必酷Pure Power 11 FM全模組電源上市
- 記道:全新視頻管車,打破車輛管理同質化僵局
- 如何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
- “華龍一號”是勇闖“無人區” 不斷攀登世界核科技高峰
- 凍結約2.4萬年的“蛭形輪蟲”復活 并可以進行繁殖和蠕動
- DNA數據存儲可轉化為實用工具 為用戶提供存儲數據文件“預覽”
- 風云四號b星與a星“聯手” 擴大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范圍
- 激光電視產業鏈突破8K光閥 8K激光電視有何難處?
- 研究人員模仿蜘蛛絲特性創造出聚合物薄膜 可以取代家用產品塑料
- ESA和NASA合作開發新的金星探測器 將攜帶NASA的合成孔徑雷達
- 研究發現用水楊酸涂抹的種子種植的幼苗 其存活率和生長率更高
- 研究人員為智能手表注入分子開關或可激活基因 從而產生胰島素
- 三星柔性OLED顯示屏10月份將在vivo 小米等廠商進行量產
- 龍華區打造百億級新型顯示器件產業集群的“龍華模式”
- 數據猿報告解讀:數據智能+行業應用,驅動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引擎
- 純電動疫苗流動接種車可實現智能化和網聯化 實時向系統反饋信息
- 突發 | “華彬紅牛”湖南最大的經銷商,被禁售!曾年銷2.3億!
- 含氯消毒劑會加速抗生素耐藥性傳播 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 精準無創液體活檢 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準確率并有效降低過度醫療
- 新型人工腎可挽救腎衰竭患者生命 或將讓患者擺脫透析
- 混合體細胞克隆技術用千余個胚胎克隆出14頭蘇淮豬公母后代
- 科學教授解析特殊DNA合成機制 發現特殊DNA的噬菌體遍布全球
- 中鐵自研簡易機械手 加快隧道施工進度的同時達到本質安全
- 打造“數字化”船舶監管服務 提升驗放效率恢復船舶噸稅征收量
- 農機小“藍海”市場需求大 雙行全自動蔬菜移栽機助力培育自動化
- 研究發現珊瑚會將共生藻類更換成更耐高溫的種類 以幫助自身存活
- 大數據研究92%現存鳥類記錄 發現四種鳥類躋身“十億俱樂部”
- 220攝氏度下的廢棄塑料 一小時內可將90%的塑料轉化為噴氣燃料
- 俄羅斯開發出激光打印硅納米顆粒技術 使VR眼鏡變得更小成本更低
- 美國研發出機器學習模型 有助以數據驅動方式合理分配科研資源
- 深圳站 | 鵬城再聚,賦能未來,金沙古酒百城巡展第39站完美收官!
- 新技術減少癌癥治療副作用 有望更好地將藥物遞送到肺部
- 神舟十三號將送3名航天員到“天和”核心艙內生活工作6個月
- 最詳細的人腦內部連接圖發布 展示了人腦神經元間的連接模式
- 科學家發現超快電荷存儲機理 為統一存儲器的發展提供技術途徑
- 銀河系中心附近的分子云被檢測到乙醇胺 或對地球細胞進化極為重要
- 新型微型無線植入設備 能夠實時測量皮膚深層組織中的氧合水平
- JUPITER-02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有望改寫鼻咽癌的一線治療標注
- 全基因組覆蓋度超92%的環境菌群單細胞拉曼分選耦合測序成功實現
- 騰訊視頻聚焦大屏生態 將家庭大屏升級為多元化的家庭娛樂生態
- 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圍繞兩鏈融合 助力西安絲路科創中心建設
- 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 AI如何改變傳統農業?
- 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EH216) 助力居民解決物資運送難題
- 2021金水科創大會圓滿閉幕,大咖云集共話創新突圍之道
- 未來金融科技應用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又怎樣讓技術創造價值?
- 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 解決了傳統煤氣化三個方面的技術問題
- 利用熱調控技術實現高比能電池快速充電 飛行汽車或將成為可能
- 大型光伏直流升壓并網技術示范系統建成 明確直流并網技術新方向
- 我國構建了人群腸道微生物菌株資源庫 探測到“暗物種”
- “朱諾”號探測器親密接觸木衛三 將收集大量觀測數據
- “追星狂人”暗夜里爭分奪秒尋星 10余載于蒼穹之中“追星”成功
- 本土博士深耕體細胞移植技術 用8年時間攻克體細胞克隆技術
- 謝建源和團用廢棄的手套箱模擬密閉工況 從而進行粉塵爆炸試驗
- 科學家開展最大規模縱向神經影像學研究 獲青少年大腦激活數據
- 兩種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動態 有助于解釋病毒如何造成肺損傷并逃逸
- 科學家通過足跡化石準確推斷足跡造跡者或許是復齒湖翼龍
- “切諾基”號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 系全球最大的火車專用運輸船
- 遼寧省做“加減乘除”法 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