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一区-亚洲视频一二区-亚洲视频三区-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思思

千億投資落地 加速松山湖科學城建設

來源:南方日報

4月22日上午,以“自主創新育動能,園城蝶變開新局”為主題的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全面啟動活動在東莞舉行。

活動期間,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正式奠基,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步啟動,18位著名院士專家受聘擔任科學城顧問,8家科技企業牽手中科院系統,推動一批高新技術轉化落地……以全面啟動活動為起點,松山湖科學城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將在更高起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

千億投資落地

加速松山湖科學城建設

綜合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臺。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復同意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同建設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這也是全國第4座綜合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松山湖科學城成為承載國家科技戰略的新臺。

4月22日上午,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奠基石正式揭幕亮相,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巍峨山科學家森林公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同步啟動。

“東莞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全力推動創新生態建設取得了突破進展。”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介紹,目前東莞R&D占比達到世界發達國家,高企數量位居全國地市級第二,人才總量超過235萬人,高層次人才達到15.6萬人,創新能級得到全面提升。

梁維東提出,東莞將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東莞路徑”,大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東莞板塊”,努力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東莞模式”,全面營造聚集一流創新人才和高端創新要素的“東莞環境”。

東莞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長遠的戰略眼光、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堅持舉全市之力高水推進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科技創新高地和高品質產業新城,為東莞乃至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

立足國家戰略需求,接下來,松山湖科學城將在科研基礎、城市配套、民生服務等領域全面發力,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其中,包括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等高校,科學島、未來學校、悅榕莊酒店、國際會議中心等一大批高品質城市配套項。據統計,項目預計總投資1172億元(不含產業投資項目,其中“十四五”期間總投資超千億元)。

超千億投資先后落地,將推動松山湖科學城邁入發展快車道,進一步建設大設施、運行大臺、集聚大學者、承擔大任務、產出大成果,成為引領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攜手中科院

創新資源助力高質量發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同時也是松山湖科學城“四梁八柱”體系的重要支撐臺。實驗室研究成果先后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2020年度中國十大重大技術進展。期,實驗室研究團隊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又成功研制出基于國產部件的先進激光鍍膜設備,將國產超導薄膜應用技術推上新臺階。

“啟動三年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人才隊伍量質齊升,朋友圈不斷開放擴大,科研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卓有成效。”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認為,創新、開放、交叉、匯聚是國際科技發展和競爭的大勢所趨。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的全面啟動,給材料實驗室注入了強勁發展信心,對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增添了強大助力。

東莞在科技創新以及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方面取得的長足進展,離不開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高水創新力量的支持與幫助。在中科院支持下,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眾多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臺在東莞落地,32個中科院系統創新團隊落地東莞,集聚科研人員超千人,同時有眾多科技成果在東莞實現轉移轉化。

為進一步加強與中科院院屬單位的科技合作,更好地引進中科院的人才和科技資源,東莞特別設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東莞專項”,市財政將每年安排5000萬元預算,每年聚焦2—3個技術領域,促進中科院相關領域院屬單位與東莞企業的合作,開展技術研發攻關、集成應用、工程化示范和產業化推廣。

活動期間,廣東匯興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合作的“基于數據驅動的高端制造業生產設備故障診斷及預測研究及應用”項目;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金屬所科研合作的“醫用級可降解鎂基金屬的規模制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等共8個創新項目成功集中簽約,未來將進一步助力松山湖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借智“最強大腦”

構建一流人才隊伍

人才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目前松山湖各類人才突破9.9萬名,擁有雙聘院士16名,另有33名院士通過項目合作等特聘方式在園區開展科研工作,擁有的國家級人才達68人。高水、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才隊伍,為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提供了最強智力支撐。

為高水推動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松山湖科學城還聘請一批高層次院士、專家、學者擔任松山湖科學城科學顧問。

首批聘任的18位院士都是在相關學術領域有著突出成就和深遠影響的專家。活動期間,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先后為11位到場的院士頒發顧問聘任書。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高溫超導奠基人趙忠賢院士,以及李國杰、何鏡堂、陳新滋、田剛、陳和生、王恩哥、孟建民、俞大鵬、汪衛華、方忠等在國內外聲譽卓著的院士。

此外,首批顧問還包括李德仁、方濱興、高松、金紅光、王貽芳、徐濤、邵新宇等知名院士專家。未來,松山湖科學城的科學顧問將對松山湖科學城發展中全局、戰略和長期的重大問題,提出具有前瞻、高水的咨詢意見和建議,以“最強大腦”共同為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提供一流智力支持。

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意見及三大規劃重磅發布

舉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4月21日上午,東莞召開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政策發布會,解讀《關于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重磅發布松山湖科學城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功能規劃和空間總體規劃綱要。

五個工程支撐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發布會現場,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對《若干意見》進行了詳細解讀。

去年10月,東莞市審議通過《若干意見》,提出松山湖科學城將圍繞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合作創新共同體、體制機制創新綜合試驗區四大定位,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同時,提出松山湖科學城的重點任務,可以概括為“五個工程”: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發源地、創新人才集聚地、知識產權示范地、科學人文宜居地。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工程為例,東莞將加快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積極爭取一批國家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逐步形成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中度和顯示度;高標準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等重點科研臺,有序構建一流實驗室體系;加快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建設進程,促進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取得新進展等。

“《若干意見》的出臺,吹響了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沖鋒號’,為松山湖科學城開啟新征程指明了前進方向。”劉煒說。

三大規劃出爐

描繪未來科學城的“四梁八柱”

未來,松山湖科學城將建成什么樣貌?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工程師吳敬軍圍繞松山湖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科學功能規劃、空間總體規劃綱要,從頂層設計、科學專項規劃、空間支撐三個方面,描繪松山湖科學城的藍圖。

“我們要將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未來城市的示范。”吳敬軍表示。

創新鏈和產業鏈,是松山湖科學城頂層設計的“鳥之兩翼”。接下來,松山湖科學城將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裝置、大臺高端創新資源,重點突破材料、信息、生命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7大產業,打造灣區先進制造核心引擎。

在科學功能方面,東莞提出構建松山湖科學城的“四梁八柱”的實施框架。

所謂“四梁”,即“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創新全鏈條;所謂“八柱”,即“重大科技設施、重大科研臺、高水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型龍頭企業、高端創新人才、高品質城市配套、一流創新環境”8個創新要素。

在空間規劃方面,松山湖科學城北接松山湖,南靠巍峨山,將塑造背山面湖的山水生態城市格局。

“未來的松山湖科學城,將呈現出‘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迷人風貌。”吳敬軍說,科學城規劃“北湖南山,一核四區”的城市空間布局,以大裝置集聚區為核,布局大學院所、新材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產業、莞深科技成果合作“四區”,實現科教、科研、生活、生態有機融合。

其中,在城市中心,則規劃了北部產業服務中心、中部城市服務中心、南部科學服務中心。科學城還優化住房、教育、醫療、交通、公園綠地等民生配套,到2035年,人均公園綠地12方米,80%以上的市民出門300米就能進入公園綠地。

七大方面集中發力

一攬子政策激發科創活力

為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創新發展,今年3月,松山湖管委會印發了《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關于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下稱《政策意見》),提出加強源頭創新、加快產業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營造科技創新環境、加快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發展壯大科技服務業等十大政策意見。

以此《政策意見》為統領,松山湖管委會將圍繞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營造創新環境等七大方面集中發力,搭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集聚科技創新全要素的科技計劃體系,實施一攬子科技政策,全面激發科學城的科創活力。

3800億金融支撐集中簽約

提升創新創業氛圍

自《若干意見》審議通過以來,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科學城規劃體系基本完善,院市合作共建加速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有新進展,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

2020年以來,東莞與中科院簽署共建科學城戰略合作協議;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提前達到設計目標,成功研制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兩項成果分別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0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連續在松山湖舉行……松山湖科學城建設亮點頻出,碩果累累。

根據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時間表”:到2022年,全面完成建設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50年,科學城全面建成,躋身全球著名的科學基礎設施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為實現以上目標,接下來,松山湖及東莞將從強化資金土地要素支撐、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實施保障三方面,全力保障科學城建設。

在要素支撐方面,東莞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松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和重點實驗室、外部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承擔部分,由東莞市財政全額投入。

此外,發布會上,松山湖管委會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東莞分行等共10家銀行及信托機構共同簽署《支持和服務大灣區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規劃合作協議》,綜合金融支持額度達3800億元,未來也將為科學城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城市配套打造人才高地

未來三年新供應5000套人才房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營造更優更好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松山湖積極完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并于發布會當天交接600套人才房鑰匙,計劃年內完成交付。

根據《松山湖科學城人才社區建設規劃》,期,松山湖將聚焦中心區創新活力社區、西部國際科教社區、南部濱湖未來社區共三大示范社區建設,推出總建筑規模約70萬方米的人才房,預計3年內完成住房建設5000套,5年內完成10000套。

其中,本次首批啟動交付鑰匙的600套人才房,位于南部濱湖未來社區,周邊擁有中心小學、濱湖萬科里等教育資源及商業配套,未來學校、悅榕莊酒店加快布局建設中,能有效滿足高層次人才居住需求。

目前,松山湖累計各類人才10萬名。隨著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推進,這里將散發更強勁的“磁吸效應”,吸引更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新創業者。優化城市配套及人才住房體系,無疑是松山湖科學城積極打造人才高地,持續激發創新活力的遠見之舉。

標簽: 千億投資 松山湖科學城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更多》

熱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在线| 最近的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99|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入口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草手机在线视频|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4hutv| 天堂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国产| 中国jizz妇女jizz妇女| 久久99草| 人体蜈蚣3| 日本vpswindows| 伊人久色|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热99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欧美天天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思瑞| jizz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三区|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羞羞|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视频网| 亚洲另类天天更新影院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国产精品九九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一二三区视频| 青椒网青椒aⅴ|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泰拉瑞亚宝箱怪| 闭眼特效相机| 一级特黄aa大片欧美小说|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 最近在线更新中文字幕3| 腐漫画网| 白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全集|